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篇
  免费   183篇
公路运输   637篇
综合类   719篇
水路运输   459篇
铁路运输   365篇
综合运输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FSEC赛事规则以及动力系统的需求,文章设计一种FSEC赛车电池箱体。在CATIA中建立电池箱体有限元模型,通过使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其进行急加速、急减速、转弯、耐久等工况分析,得到电池箱体的变形云图、应力云图和疲劳交变应力云图,明确了最大应力值以及最大变形位置,为后续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方向。利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驱动研发,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促进了大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感知质量越来越被用户重视,汽车设计中更加注重感知质量提升。文章通过案例对比和分析,分别从外观、气味、触感、声音和便利舒适性等方面,梳理论述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要点。明确了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设计验证确认手段虚拟评审和现实评审,特别是内饰硬模验证方法。对汽车内饰感知质量设计提升给出了具体措施,丰富了此领域设计方法,对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造成的损失,定量剖析不同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差异性影响至关重要。基于上虞区2018年10304起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事故,分析该类事故的严重性分布情况和时间与空间分布特性。以事故严重性为因变量,将其有序分为未受伤、轻伤及重伤事故3类,从时间、空间、道路、环境、骑行者及车型6个方面,选取17个事故严重性潜在影响因素, 采用多项Logit模型、有序Logit模型、广义有序Logit模型及偏比例优势模型进行拟合度对比分析,并以最佳模型(偏比例优势模型)和边际效应,量化分析各因素对事故严重性影响的显著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除节日类型、车道限速、车流相交角及温度对事故严重性影响不显著外,其余 13个因素都有显著影响,事故时间、光线亮度、骑者性别、骑者年龄、车辆类型及电动自行车类型违反平行线假设;对该类事故严重性影响最大的前4个因素为电动自行车类型、机动车类型、骑行者年龄与性别,其边际效应绝对值的最大值均超过61%,事故区位、道路类型及光线亮度的影响较大(20%~30%),事故时间和风力等级影响较小(10%~20%),而季节、事故位置、慢行干扰度和天 气状况的影响最小(≤8%)。基于各因素的差异性影响,为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了有效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备受瞩目,其中,一般工业固废在公路行业的应用是一个具有显著效益的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固废在国内外公路行业的应用现状、我国相关政策的制订情况以及现行的相关标准,提出了该领域下目前存在的不足和相应的决策建议,为一般工业固废在公路行业应用的发展和标准化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判断汽车座椅骨架的结构合理性,文章利用ANSA建立了某乘用车座椅骨架总成及假头型有限元模型,对该座椅骨架进行了模态分析与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的头枕吸能性仿真试验,得到前四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头枕前碰仿真分析加速度时间历程图。结果表明,该座椅骨架自由模态频率避开了人体最敏感的共振频率范围,整个碰撞过程假头型减速度超过80 g的连续作用时间未超过3 ms。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城市地铁车辆在试运行期间频繁发生的列车无人自动折返时的卡顿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列车无人自动折返功能,并从列车网络系统、牵引系统和车辆电路3个角度深入分析故障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按此方案整改后故障得以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某款纯电动SUV保险杠在低速正面碰撞工况下的耐撞指标,提高其耐撞性能。首先依据RCAR保险杠低速碰撞试验及评价方法,建立某纯电动SUV正面全宽低速保险杠碰撞有限元模型;其次,从防撞梁、吸能盒的吸能和变形以及车体损坏情况等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防撞梁强度不足,导致吸能盒未发挥低速吸能效果,风扇受到挤压。最后从防撞梁截面型式、材料,厚度3个影响防撞梁强度的因素出发,提出3种优化改进方案。研究表明,方案3防撞梁低速碰撞耐撞性最好,在满足轻量化要求的同时满足了RCAR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检测疲劳驾驶,并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对保证安全行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采集的车辆运行状态数据,提取了18项与驾驶行为相关的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疲劳驾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整体的识别准确率为0.785,其中召回率为0.61,即61%的疲劳驾驶状态可被识别出来.实验表明,基于车辆运行状态的疲劳驾驶检测具有一定的效果,且与其他客观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基于驾驶员生理指标和图像面部特征)相比,具有简单方便,不影响驾驶,且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预制拼装桥墩体系(Pre-fabricated Concrete PierSystem, PCP)抗震性能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关键。为加快PCP在中、高烈度等复杂恶劣工程环境中的设计、施工与建造,首先综述了PCP节点连接的接缝形式、连接构造类型及典型工程示例,指出了PCP常用3种接缝形式和6种连接构造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其次,系统地梳理了PCP抗震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连接条件下PCP的抗震性能,明晰了现有PCP抗震性能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最后,详细地论述了PCP抗震性能提升方法的研究前沿,探究了耗能延性构造的设置、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新型装配式节点构造设计以及新型混合预制桥墩体系的提出等PCP抗震性能提升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通过对装配式节点的合理设计以及薄弱区域的预处理,预制拼装桥墩体系的抗震性能能够达到“等同现浇”的设计原则。然而PCP在复杂恶劣工程环境中的推广应用仍面临以下关键问题:PCP既有节点连接方式、体系和改进措施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亟需归纳;新型节点连接方式、新体系和新型改进措施亟待提出,相关抗震性能有待验证;既有和新型PCP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及抗震设计方法尚需完善;适用于复杂恶劣环境的预制拼装桥墩设计、施工标准亟需制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粉质黏土地层时产生的大量高黏粒含量泥浆难以快速脱水的问题,开展PAM类有机絮凝剂与泥浆混合后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泥浆中颗粒沉降速率的变化,通过颗粒粒径、上清液浊度和Zeta电位等性质变化分析絮凝沉降效果的差异,并通过比阻试验评价其脱水性能。结果表明: 1)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添加量为0.12%~0.15%、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添加量为0.06%~0.09%时絮凝沉降效果较好,可在2 h之内降低泥浆约10%的水分; 2)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无法有效降低泥浆含水率; 3)PAM类絮凝剂通过团聚泥浆中黏土颗粒形成大尺寸的絮团,是实现泥浆快速絮凝沉降的关键因素,APAM对泥浆Zeta电位影响较小,CPAM添加量的增加使Zeta电位逐渐减小; 4)PAM类絮凝剂可加快泥浆的前期排水速率,使泥浆比阻值降低至1013 cm/g数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